對于統(tǒng)一校招類的面試,要重點梳理前端的所有知識點,校招面試一般是為了做人才儲備,所以看的是候選人的可塑性和學習能力;對于社招類面試,則看重的是業(yè)務能力和 JD 匹配程度,所以要針對性地整理前端知識點,針對性的內容包括:項目用到的技術細節(jié)、個人技能部分需要加強或提升的??贾R點。
所以,不僅僅簡歷要針對性地來寫,知識點也要根據自己的經歷、準備的簡歷、公司和職位描述來針對性地梳理。
基礎知識來自于自己平時的儲備,一般對著一本系統(tǒng)的書籍或者自己平時的筆記過一遍即可,但是提到自己做到的項目是沒有固定的復習套路的,而且圍繞項目可以衍生出來各種問題,都需要了解,項目講清楚對于候選人也特別重要?;A是固定的,任何人經過一段時間都可以學完的,但是項目經歷是實打實的經驗。
對于項目的復習和準備,建議列思維導圖(腦圖),針對自己重點需要講的項目,列出用到的技術點(知識點),介紹背景、項目上線后的收益以及后續(xù)優(yōu)化點。這是第一層,第二層就是針對技術點(知識點)做各種發(fā)散的問題。
注:JD(job description),是指職位描述,是其縮寫。一般在招聘中,最常用到的意思就是崗位介紹和工作職責描述的意思。
程序員除了業(yè)務技能外,應該具有下面的軟技能:
一份合適的技術型簡歷最重要的三部分是:
技術型簡歷一般不要太花俏,關鍵要語言表達通順清楚,讓語言準確和容易理解,在 HR 篩選簡歷的時候,可以瞬間抓住他的眼球。另外如果有一些特殊獎項,也可以在簡歷中突出出來,比如:季度之星、最佳個人之類的獎項,應屆生會有優(yōu)秀畢業(yè)生、全額獎學金等。
一般來說簡歷會有 Word、Markdown、PDF 等版本,這里推薦使用 PDF 版本的簡歷,主要原因如下:
一般 Windows 系統(tǒng)的 Word、Mac 系統(tǒng)的 Pages 都支持導出 PDF 格式的文件,原稿可以保存到云端或者 iCloud,方便以后修改。
雖然我們是 Web 前端工程師,但是不推薦使用 HTML 格式的簡歷,HTML 版本的簡歷容易受瀏覽器等環(huán)境因素影響,而且接收方不一定是技術人員,炫酷的效果對方不一定能被看到。
簡歷是「敲門磚」,建議根據想要找的公司、崗位和職位描述來有針對性地寫簡歷。尤其是個人技能和項目(實習)經驗部分,要根據崗位要求來寫,這樣才能增加受邀面試的機會。
舉個例子:好友給你推薦了百度地圖部門的一個 Web 前端工程師工作,并且把職位描述(JD)發(fā)給你了,里面有要求哪些技能,用到哪些技術,還有加分項。那么你寫簡歷就應該思考自己有沒有這些技能。如果沒有 JD,那么至少你應該知道:地圖部門肯定做一些跟地圖相關的工作,如果恰巧你之前研究過地圖定位,了解 HTML5 Geolocation 定位接口,那么你可以在簡歷里提一下。
很多時候我們并不知道簡歷會被誰看到,也不知道簡歷會被朋友/獵頭投遞到什么公司或者職位,那么這樣的簡歷應該是一種「通用簡歷」。所謂通用簡歷,應該是與我們找的職位和期望的級別相匹配的簡歷,比如想找大概 T4 水平的 Web 前端工作,那么就應該在簡歷體現(xiàn)出來自己的技能能夠達到 T4 的水平。不要拿著一兩年前的簡歷去找工作,前端這兩年發(fā)展速度很快,只靠一兩年前簡歷上面「精通、熟悉」的庫和框架,可能已經找不到工作了。
所以,寫簡歷也是個技術活,而且是一個辛苦活!不要用千篇一律的模板!
簡歷除了是「敲門磚」之外,還是供面試官提問用的「菜單」。面試官會從簡歷上面寫的技能、項目進行提問。所以簡歷是候選人「反客為主」的重要工具,這也是我們一直提到的:不要造假或者描述太出格,而應該實事求是地寫簡歷。簡歷中的技能和項目都要做好知識點梳理,盡量多地梳理出面試官可能問到的問題,并且想出怎么回答應對,千萬不要在簡歷上自己給自己挖坑。
另外簡歷中不要出現(xiàn)錯誤的單詞拼寫,注意單詞的大小寫,比如 jQuery
之類。并且,作為一個前端工程師,簡歷的布局一定要合理,美觀。
當有公司邀請我們去面試的時候,應該針對性地做一些功課。
了解部門做的事情,團隊用的技術棧,前文提到這部分信息一般從 JD 當中就可以看到,如果 JD 并沒有這些信息,那么可以根據面試的部門搜索下,總會找到一些零星的信息,如果實在沒有任何信息,就準備崗位需要的通用技術。
通過邀請電話或者面試邀請郵件,可以找到面試官信息。通過這些信息查找面試官技術博客、GitHub 等,了解面試官最近關注的技術和擅長的技術,因為面試官往往會在面試的過程中問自己擅長的技術。
對于面試中出現(xiàn)的常規(guī)問題要做好準備,比如:介紹下自己,為什么跳槽,面試最后一般會問有什么要問的。
介紹自己時,切忌從自己大學實習一直到最新公司全部毫無側重地介紹,這些在簡歷當中都有,最好的方式是在介紹中鋪墊自己的技術特長、做的項目,引導面試官問自己準備好的問題。
這個問題一定要慎重和認真思考,誠實回答。一般這個問題是想評估你入職能夠待多長時間,是否能夠融入團隊。每個人跳槽前肯定想了很多原因,最終才走出這一步,不管現(xiàn)在工作怎樣,切忌抱怨,不要吐槽,更不要說和現(xiàn)在領導不和睦之類的話。 多從自身發(fā)展找原因,可以表達尋找自己心目中的好的技術團隊氛圍和平臺機會,比如:個人遇見了天花板,希望找個更好的發(fā)展機會。
這個項目為什么做,當初大的環(huán)境背景是什么?還是為了解決一個什么問題而設立的項目?背景是很重要的,如果不了解背景,一上來就聽一個結論性的項目,面試官可能對于項目的技術選型、技術難度會有理解偏差,甚至懷疑是否真的有過這樣的項目。
比如一上來就說:我們的項目采用了「backbone」來做框架,然后。。。而「backbone」已經是三四年前比較新鮮的技術,現(xiàn)在會有更好的選擇方案,如果不介紹項目的時間背景,面試官肯定一臉懵逼。
項目涉及的人員角色有哪些,自己在其中扮演的角色是什么?
這里候選往往人會自己給自己挖坑,比如把自己在項目中起到的作用夸大等。一般來說,面試官細節(jié)追問的時候,如果候選人能夠把細節(jié)或者技術方案等講明白、講清楚,不管他是真的做過還是跟別人做過,或者自己認真思考過,都能體現(xiàn)候選人的技術水平和技術視野。前提還是在你能夠兜得住的可控范圍之內做適當的「美化」。
項目介紹過程中,應該介紹項目最終的結果和收益,比如項目最后經過多久的開發(fā)上線了,上線后的數據是怎樣的,是否達到預期,還是帶來了新的問題,遇見了問題自己后續(xù)又是怎樣補救的。
有總結和反思,才會有進步。 項目做完了往往會有一些心得和體會,這時候應該跟面試官說出來。在梳理項目的總結和反思時,可以按照下面的列表來梳理:
比如,之前詳細介紹了某個項目,這個項目當時看來沒有什么問題,但是現(xiàn)在有更好的解決方案了,候選人就應該在這里提出來:現(xiàn)在看來,這個項目還有 xx 的問題,我可以通過 xx 的方式來解決。再比如:做這個項目的時候,你做得比較出彩的地方,可以遷移到其他項目中直接使用,小到代碼片段,大到解決方案,總會有你值得總結和梳理的地方。
介紹完項目總結這部分,也可以引導面試官往自己擅長的領域思考。比如上面提到項目中的問題,可以往你擅長的方面引導,即使面試官沒有問到,你也介紹到了。
按照上面的四段體介紹項目,會讓面試官感覺候選人有清晰的思路,對整個項目也有理解和想法,還能夠總結反思項目的收益和問題,可謂「一箭三雕」。
介紹項目的過程中,面試官可能會追問技術細節(jié),所以在準備面試的時候,應該盡量把技術細節(jié)梳理清楚,技術細節(jié)包括:
一般來說,做技術選型的時候需要考慮下面幾個因素:
在項目中遇見的數據和收益應該做好跟蹤,保證數據的真實性和可信性。另外,遇見的坑可能是面試官問得比較多的,尤其現(xiàn)在比較火的一些技術(Vue、React、webpack),一般團隊都在使用,所以一定要提前準備下。
對于剛剛找工作的應屆生,或者面試官讓你進行一個大型項目的設計,候選人可能沒有類似的經驗。這時候不要用「我不會、沒做過」一句話就帶過。如果是實在沒有項目可以說,那么可以提自己日常做的練手項目,或者看到一個解決方案的文章/書,提到的某個項目,抒發(fā)下自己的想法。
如果是對于面試官提出來需要你設計的項目/系統(tǒng),可以按照下面幾步思考:
總之,切記不要一句「不知道、沒做過」就放棄,每一次提問都是自己表現(xiàn)的機會。
這種情況下,一般通過下面方式來解決:
突出的軟技能:分析和解決問題,溝通尋求幫助。
面試是一個雙向選擇的事情,所以面試后一般會有提問環(huán)節(jié)。在提問環(huán)節(jié),候選人最好不要什么都不問,更不要只問薪水待遇、是否加班之類的問題。
其實這個時候可以反問面試官了解團隊情況、團隊做的業(yè)務、本職位具體做的工作、工作的規(guī)劃,甚至一些數據(可能有些問題不會直面回答)。
還可以問一些關于公司培訓機會和晉升機會之類的問題。如果是一些高端職位,則可以問一下:自己的 leader 想把這個職位安排給什么樣的人,希望多久的時間內可以達到怎樣的水平。
在準備跳槽時,每個人肯定會對自己有一個預估,做好足夠的心理準備。下面談下怎么對自己的薪酬做個評估。一般來說跳槽的薪水是根據現(xiàn)在薪酬的基礎上浮 15~30%,具體看個人面試的情況。對于應屆畢業(yè)生,大公司基本都有標準薪水,同期的應屆生差別不會特別大。
除了上面的方法,還應該按照公司的技術職級進行估值。每個公司都有對應的技術職級,不同的技術職級薪酬范圍是固定的,如果是小公司,則可以參考大公司的職級范圍來確定薪資范圍。根據職級薪資范圍和自己現(xiàn)在薪酬基礎上浮后的薪酬,做個比較,取其較高的結果。
除此之外,我們可以在微信小程序offershow、牛客網等平臺看看網友分享的各個公司的薪酬體系。
當然如果面試結果很好,可以適當地提高下薪酬預期。除了這種情況,應該針對不同的性質來對 offer 先做好不同的估值。這里的預期估值只是心理預期,也就是自己的「底牌」。
所謂不同性質的 offer 指的是:
這時候分兩種情況:如果面試結果不是很好,這種情況應該優(yōu)先拿到 offer,所以可以適當降低期望薪酬;如果面試結果很好,這種情況應該多要一些薪酬,增加的薪酬可以讓你加入這家公司也心里很舒服。
對于自己真正的目標職位,面試之前應該先找 backup 崗位練練手,一是為了找出面試的感覺,二是為了拿到幾個 offer 做好 backup。
跟 HR 溝通的時候,不要夸大現(xiàn)在的薪酬,HR 知道的信息往往會超出你的認知,尤其大公司還會有背景調查,所以不要撒謊,實事求是。跟 HR 溝通的技巧有以下幾點:
不要急于亮出自己的底牌,一旦你說出一個薪酬范圍,自己就不能增加薪酬了,還給了對方砍價的空間。而且一個不合理的價格反而會讓對方直接放棄。所以不要著急出價,先讓對方出價。
同時,對于公司級別也是,不要一開始就奔著某個目標去面試,這樣會加大面試的難度,比如:
目標是拿到阿里 P7 的職位,不要說不給 P7 我就不去面試之類的,這樣的要求會讓對方一開始就拿 P7 的標準來面試,可能會找 P8+ 的面試官來面試你,這樣會大大提升面試難度。
要有底氣,自信,自己按照上面的估值盤算好了想要的薪酬,那么應該有底氣地說出來,并且給出具體的原因,比如:
- 我已經對貴公司的薪酬范圍和級別有了大概的了解,我現(xiàn)在的水平大概范圍是多少
- 現(xiàn)在公司很快就有調薪機會,自己已經很久沒有調薪,年前跳槽會損失年終獎等情況
- 現(xiàn)在我已經有某個公司多少 K 的 offer
如果 HR 表示你想要的薪酬不能滿足,這時候你應該給出自己評估的依據,是根據行業(yè)職級標準還是自己現(xiàn)有薪酬范圍,這樣做到有理有據。
對于已經談攏的薪酬待遇,一定要 HR 以發(fā)郵件 offer 的形式來確認。
每次面試應該都有所收獲,畢竟花費了時間和精力。即使面不上也可以知道自己哪方面做得不好,繼續(xù)加強。
在面試過程中,我們經常會被問及各種問題,在回答的過程中,這里簡單列舉了一些“坑”。
更多建議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