Nodejs 迭代

2018-09-28 20:29 更新

迭代

第一次迭代

快速迭代是一種不錯的開發(fā)方式,因此我們在第一次迭代時先實現(xiàn)服務(wù)器的基本功能。

設(shè)計

簡單分析了需求之后,我們大致會得到以下的設(shè)計方案。


           +---------+   +-----------+   +----------+
request -->|  parse  |-->|  combine  |-->|  output  |--> response
           +---------+   +-----------+   +----------+

也就是說,服務(wù)器會首先分析 URL,得到請求的文件的路徑和類型(MIME)。然后,服務(wù)器會讀取請求的文件,并按順序合并文件內(nèi)容。最后,服務(wù)器返回響應(yīng),完成對一次請求的處理。

另外,服務(wù)器在讀取文件時需要有個根目錄,并且服務(wù)器監(jiān)聽的HTTP端口最好也不要寫死在代碼里,因此服務(wù)器需要是可配置的。

實現(xiàn)

根據(jù)以上設(shè)計,我們寫出了第一版代碼如下。

var fs = require('fs'),
    path = require('path'),
    http = require('http');

var MIME = {
    '.css': 'text/css',
    '.js': 'application/javascript'
};

function combineFiles(pathnames, callback) {
    var output = [];

    (function next(i, len) {
        if (i < len) {
            fs.readFile(pathnames[i], function (err, data) {
                if (err) {
                    callback(err);
                } else {
                    output.push(data);
                    next(i + 1, len);
                }
            });
        } else {
            callback(null, Buffer.concat(output));
        }
    }(0, pathnames.length));
}

function main(argv) {
    var config = JSON.parse(fs.readFileSync(argv[0], 'utf-8')),
        root = config.root || '.',
        port = config.port || 80;

    http.createServer(function (request, response) {
        var urlInfo = parseURL(root, request.url);

        combineFiles(urlInfo.pathnames, function (err, data) {
            if (err) {
                response.writeHead(404);
                response.end(err.message);
            } else {
                response.writeHead(200, {
                    'Content-Type': urlInfo.mime
                });
                response.end(data);
            }
        });
    }).listen(port);
}

function parseURL(root, url) {
    var base, pathnames, parts;

    if (url.indexOf('??') === -1) {
        url = url.replace('/', '/??');
    }

    parts = url.split('??');
    base = parts[0];
    pathnames = parts[1].split(',').map(function (value) {
        return path.join(root, base, value);
    });

    return {
        mime: MIME[path.extname(pathnames[0])] || 'text/plain',
        pathnames: pathnames
    };
}

main(process.argv.slice(2));

以上代碼完整實現(xiàn)了服務(wù)器所需的功能,并且有以下幾點值得注意:

  • 使用命令行參數(shù)傳遞 JSON 配置文件路徑,入口函數(shù)負(fù)責(zé)讀取配置并創(chuàng)建服務(wù)器。

  • 入口函數(shù)完整描述了程序的運(yùn)行邏輯,其中解析 URL 和合并文件的具體實現(xiàn)封裝在其它兩個函數(shù)里。

  • 解析 URL 時先將普通 URL 轉(zhuǎn)換為了文件合并URL,使得兩種 URL 的處理方式可以一致。

  • 合并文件時使用異步 API 讀取文件,避免服務(wù)器因等待磁盤 IO 而發(fā)生阻塞。

我們可以把以上代碼保存為 server.js,之后就可以通過 node server.js config.json 命令啟動程序,于是我們的第一版靜態(tài)文件合并服務(wù)器就順利完工了。

另外,以上代碼存在一個不那么明顯的邏輯缺陷。例如,使用以下 URL 請求服務(wù)器時會有驚喜。

http://assets.example.com/foo/bar.js,foo/baz.js

經(jīng)過分析之后我們會發(fā)現(xiàn)問題出在/被自動替換/??這個行為上,而這個問題我們可以到第二次迭代時再解決。

第二次迭代

在第一次迭代之后,我們已經(jīng)有了一個可工作的版本,滿足了功能需求。接下來我們需要從性能的角度出發(fā),看看代碼還有哪些改進(jìn)余地。

設(shè)計

把 map 方法換成 for 循環(huán)或許會更快一些,但第一版代碼最大的性能問題存在于從讀取文件到輸出響應(yīng)的過程當(dāng)中。我們以處理/??a.js,b.js,c.js這個請求為例,看看整個處理過程中耗時在哪兒。


 發(fā)送請求       等待服務(wù)端響應(yīng)         接收響應(yīng)
---------+----------------------+------------->
         --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解析請求
           ------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讀取a.js
                 ------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讀取b.js
                       ------                      讀取c.js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--                    合并數(shù)據(jù)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--                  輸出響應(yīng)

可以看到,第一版代碼依次把請求的文件讀取到內(nèi)存中之后,再合并數(shù)據(jù)和輸出響應(yīng)。這會導(dǎo)致以下兩個問題:

  • 當(dāng)請求的文件比較多比較大時,串行讀取文件會比較耗時,從而拉長了服務(wù)端響應(yīng)等待時間。

  • 由于每次響應(yīng)輸出的數(shù)據(jù)都需要先完整地緩存在內(nèi)存里,當(dāng)服務(wù)器請求并發(fā)數(shù)較大時,會有較大的內(nèi)存開銷。

對于第一個問題,很容易想到把讀取文件的方式從串行改為并行。但是別這樣做,因為對于機(jī)械磁盤而言,因為只有一個磁頭,嘗試并行讀取文件只會造成磁頭頻繁抖動,反而降低 IO 效率。而對于固態(tài)硬盤,雖然的確存在多個并行IO通道,但是對于服務(wù)器并行處理的多個請求而言,硬盤已經(jīng)在做并行 IO 了,對單個請求采用并行 IO 無異于拆東墻補(bǔ)西墻。因此,正確的做法不是改用并行 IO,而是一邊讀取文件一邊輸出響應(yīng),把響應(yīng)輸出時機(jī)提前至讀取第一個文件的時刻。這樣調(diào)整后,整個請求處理過程變成下邊這樣。

發(fā)送請求 等待服務(wù)端響應(yīng) 接收響應(yīng)
---------+----+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>
         --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解析請求
           --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檢查文件是否存在
             --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輸出響應(yīng)頭
               ------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讀取和輸出a.js
                     ------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讀取和輸出b.js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------                  讀取和輸出c.js

按上述方式解決第一個問題后,因為服務(wù)器不需要完整地緩存每個請求的輸出數(shù)據(jù)了,第二個問題也迎刃而解。

實現(xiàn)

根據(jù)以上設(shè)計,第二版代碼按以下方式調(diào)整了部分函數(shù)。

function main(argv) {
    var config = JSON.parse(fs.readFileSync(argv[0], 'utf-8')),
        root = config.root || '.',
        port = config.port || 80;

    http.createServer(function (request, response) {
        var urlInfo = parseURL(root, request.url);

        validateFiles(urlInfo.pathnames, function (err, pathnames) {
            if (err) {
                response.writeHead(404);
                response.end(err.message);
            } else {
                response.writeHead(200, {
                    'Content-Type': urlInfo.mime
                });
                outputFiles(pathnames, response);
            }
        });
    }).listen(port);
}

function outputFiles(pathnames, writer) {
    (function next(i, len) {
        if (i < len) {
            var reader = fs.createReadStream(pathnames[i]);

            reader.pipe(writer, { end: false });
            reader.on('end', function() {
                next(i + 1, len);
            });
        } else {
            writer.end();
        }
    }(0, pathnames.length));
}

function validateFiles(pathnames, callback) {
    (function next(i, len) {
        if (i < len) {
            fs.stat(pathnames[i], function (err, stats) {
                if (err) {
                    callback(err);
                } else if (!stats.isFile()) {
                    callback(new Error());
                } else {
                    next(i + 1, len);
                }
            });
        } else {
            callback(null, pathnames);
        }
    }(0, pathnames.length));
}

可以看到,第二版代碼在檢查了請求的所有文件是否有效之后,立即就輸出了響應(yīng)頭,并接著一邊按順序讀取文件一邊輸出響應(yīng)內(nèi)容。并且,在讀取文件時,第二版代碼直接使用了只讀數(shù)據(jù)流來簡化代碼。

第三次迭代

第二次迭代之后,服務(wù)器本身的功能和性能已經(jīng)得到了初步滿足。接下來我們需要從穩(wěn)定性的角度重新審視一下代碼,看看還需要做些什么。

設(shè)計

從工程角度上講,沒有絕對可靠的系統(tǒng)。即使第二次迭代的代碼經(jīng)過反復(fù)檢查后能確保沒有 bug,也很難說是否會因為 NodeJS 本身,或者是操作系統(tǒng)本身,甚至是硬件本身導(dǎo)致我們的服務(wù)器程序在某一天掛掉。因此一般生產(chǎn)環(huán)境下的服務(wù)器程序都配有一個守護(hù)進(jìn)程,在服務(wù)掛掉的時候立即重啟服務(wù)。一般守護(hù)進(jìn)程的代碼會遠(yuǎn)比服務(wù)進(jìn)程的代碼簡單,從概率上可以保證守護(hù)進(jìn)程更難掛掉。如果再做得嚴(yán)謹(jǐn)一些,甚至守護(hù)進(jìn)程自身可以在自己掛掉時重啟自己,從而實現(xiàn)雙保險。

因此在本次迭代時,我們先利用 NodeJS 的進(jìn)程管理機(jī)制,將守護(hù)進(jìn)程作為父進(jìn)程,將服務(wù)器程序作為子進(jìn)程,并讓父進(jìn)程監(jiān)控子進(jìn)程的運(yùn)行狀態(tài),在其異常退出時重啟子進(jìn)程。

實現(xiàn)

根據(jù)以上設(shè)計,我們編寫了守護(hù)進(jìn)程需要的代碼。

var cp = require('child_process');

var worker;

function spawn(server, config) {
    worker = cp.spawn('node', [ server, config ]);
    worker.on('exit', function (code) {
        if (code !== 0) {
            spawn(server, config);
        }
    });
}

function main(argv) {
    spawn('server.js', argv[0]);
    process.on('SIGTERM', function () {
        worker.kill();
        process.exit(0);
    });
}

main(process.argv.slice(2));

此外,服務(wù)器代碼本身的入口函數(shù)也要做以下調(diào)整。

function main(argv) {
    var config = JSON.parse(fs.readFileSync(argv[0], 'utf-8')),
        root = config.root || '.',
        port = config.port || 80,
        server;

    server = http.createServer(function (request, response) {
        ...
    }).listen(port);

    process.on('SIGTERM', function () {
        server.close(function () {
            process.exit(0);
        });
    });
}

我們可以把守護(hù)進(jìn)程的代碼保存為 daemon.js,之后我們可以通過 node daemon.js config.json 啟動服務(wù),而守護(hù)進(jìn)程會進(jìn)一步啟動和監(jiān)控服務(wù)器進(jìn)程。此外,為了能夠正常終止服務(wù),我們讓守護(hù)進(jìn)程在接收到 SIGTERM 信號時終止服務(wù)器進(jìn)程。而在服務(wù)器進(jìn)程這一端,同樣在收到 SIGTERM 信號時先停掉 HTTP 服務(wù)再正常退出。至此,我們的服務(wù)器程序就靠譜很多了。

第四次迭代

在我們解決了服務(wù)器本身的功能、性能和可靠性的問題后,接著我們需要考慮一下代碼部署的問題,以及服務(wù)器控制的問題。

設(shè)計

一般而言,程序在服務(wù)器上有一個固定的部署目錄,每次程序有更新后,都重新發(fā)布到部署目錄里。而一旦完成部署后,一般也可以通過固定的服務(wù)控制腳本啟動和停止服務(wù)。因此我們的服務(wù)器程序部署目錄可以做如下設(shè)計。

- deploy/
    - bin/
        startws.sh
        killws.sh
    + conf/
        config.json
    + lib/
        daemon.js
        server.js

在以上目錄結(jié)構(gòu)中,我們分類存放了服務(wù)控制腳本、配置文件和服務(wù)器代碼。

實現(xiàn)

按以上目錄結(jié)構(gòu)分別存放對應(yīng)的文件之后,接下來我們看看控制腳本怎么寫。首先是 start.sh。

#!/bin/sh
if [ ! -f "pid" ]
then
    node ../lib/daemon.js ../conf/config.json &
    echo $! > pid
fi
然后是killws.sh。

#!/bin/sh
if [ -f "pid" ]
then
    kill $(tr -d '\r\n' < pid)
    rm pid
fi

于是這樣我們就有了一個簡單的代碼部署目錄和服務(wù)控制腳本,我們的服務(wù)器程序就可以上線工作了。

后續(xù)迭代

我們的服務(wù)器程序正式上線工作后,我們接下來或許會發(fā)現(xiàn)還有很多可以改進(jìn)的點。比如服務(wù)器程序在合并 JS 文件時可以自動在 JS 文件之間插入一個;來避免一些語法問題,比如服務(wù)器程序需要提供日志來統(tǒng)計訪問量,比如服務(wù)器程序需要能充分利用多核 CPU,等等。而此時的你,在學(xué)習(xí)了這么久 NodeJS 之后,應(yīng)該已經(jīng)知道該怎么做了。

以上內(nèi)容是否對您有幫助:
在線筆記
App下載
App下載

掃描二維碼

下載編程獅App

公眾號
微信公眾號

編程獅公眾號