Node.js 6:《測試用例:mocha,should,istanbul》

2018-08-07 15:22 更新

目標(biāo)

建立一個 lesson6 項(xiàng)目,在其中編寫代碼。

main.js: 其中有個 fibonacci 函數(shù)。fibonacci 的介紹見:http://en.wikipedia.org/wiki/Fibonacci_number 。

此函數(shù)的定義為 int fibonacci(int n)

  • 當(dāng) n === 0 時,返回 0;n === 1時,返回 1;
  • n > 1 時,返回 fibonacci(n) === fibonacci(n-1) + fibonacci(n-2),如 fibonacci(10) === 55;
  • n 不可大于10,否則拋錯,因?yàn)?Node.js 的計算性能沒那么強(qiáng)。
  • n 也不可小于 0,否則拋錯,因?yàn)闆]意義。
  • n 不為數(shù)字時,拋錯。

test/main.test.js: 對 main 函數(shù)進(jìn)行測試,并使行覆蓋率和分支覆蓋率都達(dá)到 100%。

知識點(diǎn)

  1. 學(xué)習(xí)使用測試框架 mocha : http://mochajs.org/
  2. 學(xué)習(xí)使用斷言庫 should : https://github.com/tj/should.js
  3. 學(xué)習(xí)使用測試率覆蓋工具 istanbul : https://github.com/gotwarlost/istanbul
  4. 簡單 Makefile 的編寫 : http://blog.csdn.net/haoel/article/details/2886

課程內(nèi)容

首先,作為一個 Node.js 項(xiàng)目,先執(zhí)行 npm init 創(chuàng)建 package.json。

其次,建立我們的 main.js 文件,編寫 fibonacci 函數(shù)。

var fibonacci = function (n) {
  if (n === 0) {
    return 0;
  }
  if (n === 1) {
    return 1;
  }
  return fibonacci(n-1) + fibonacci(n-2);
};

if (require.main === module) {
  // 如果是直接執(zhí)行 main.js,則進(jìn)入此處
  // 如果 main.js 被其他文件 require,則此處不會執(zhí)行。
  var n = Number(process.argv[2]);
  console.log('fibonacci(' + n + ') is', fibonacci(n));
}

OK,這只是個簡單的實(shí)現(xiàn)。

我們可以執(zhí)行試試

$ node main.js 10

嗯,結(jié)果是 55,符合預(yù)期。

接下來我們開始測試驅(qū)動開發(fā),現(xiàn)在簡單的實(shí)現(xiàn)已經(jīng)完成,那我們就對它進(jìn)行一下簡單測試吧。

我們先得把 main.js 里面的 fibonacci 暴露出來,這個簡單。加一句

exports.fibonacci = fibonacci;(要是看不懂這句就去補(bǔ)補(bǔ) Node.js 的基礎(chǔ)知識吧)

就好了。

然后我們在 test/main.test.js 中引用我們的 main.js,并開始一個簡單的測試。

// file: test/main.test.js
var main = require('../main');
var should = require('should');

describe('test/main.test.js', function () {
  it('should equal 55 when n === 10', function () {
    main.fibonacci(10).should.equal(55);
  });
});

把測試先跑通,我們再講這段測試代碼的含義。

裝個全局的 mocha: $ npm install mocha -g。

-g 與 非-g 的區(qū)別,就是安裝位置的區(qū)別,g 是 global 的意思。如果不加的話,則安裝 mocha 在你的項(xiàng)目目錄下面;如果加了,則這個 mocha 是安裝在全局的,如果 mocha 有可執(zhí)行命令的話,那么這個命令也會自動加入到你系統(tǒng) $PATH 中的某個地方(在我的系統(tǒng)中,是這里 /Users/alsotang/.nvm/v0.10.29/bin

在 lesson6 目錄下,直接執(zhí)行

$ mocha

輸出應(yīng)如下

那么,代碼中的 describe 和 it 是什么意思呢?其實(shí)就是 BDD 中的那些意思,把它們當(dāng)做語法來記就好了。

大家來看看 nodeclub 中,關(guān)于 topicController 的測試文件:

https://github.com/cnodejs/nodeclub/blob/master/test/controllers/topic.test.js

這文件的內(nèi)容沒有超出之前課程的范圍吧。

describe 中的字符串,用來描述你要測的主體是什么;it 當(dāng)中,描述具體的 case 內(nèi)容。

而引入的那個 should 模塊,是個斷言庫。玩過 ruby 的同學(xué)應(yīng)該知道 rspec,rspec 它把測試框架和斷言庫的事情一起做了,而在 Node.js 中,這兩樣?xùn)|西的作用分別是 mocha 和 should 在協(xié)作完成。

should 在 js 的 Object “基類”上注入了一個 #should 屬性,這個屬性中,又有著許許多多的屬性可以被訪問。

比如測試一個數(shù)是不是大于3,則是 (5).should.above(3);測試一個字符串是否有著特定前綴:'foobar'.should.startWith('foo');。should.js API 在:https://github.com/tj/should.js

should.js 如果現(xiàn)在還是 version 3 的話,我倒是推薦大家去看看它的 API 和 源碼;現(xiàn)在 should 是 version 4 了,API 丑得很,但為了不掉隊,我還是一直用著它。我覺得 expect 麻煩,所以不用 expect,對了,expect 也是一個斷言庫:https://github.com/LearnBoost/expect.js/ 。

回到正題,還記得我們 fibonacci 函數(shù)的幾個要求嗎?

* 當(dāng) n === 0 時,返回 0;n === 1時,返回 1;
* n > 1 時,返回 `fibonacci(n) === fibonacci(n-1) + fibonacci(n-2)`,如 `fibonacci(10) === 55`;
* n 不可大于10,否則拋錯,因?yàn)?Node.js 的計算性能沒那么強(qiáng)。
* n 也不可小于 0,否則拋錯,因?yàn)闆]意義。
* n 不為數(shù)字時,拋錯。

我們用測試用例來描述一下這幾個要求,更新后的 main.test.js 如下:

var main = require('../main');
var should = require('should');

describe('test/main.test.js', function () {
  it('should equal 0 when n === 0', function () {
    main.fibonacci(0).should.equal(0);
  });

  it('should equal 1 when n === 1', function () {
    main.fibonacci(1).should.equal(1);
  });

  it('should equal 55 when n === 10', function () {
    main.fibonacci(10).should.equal(55);
  });

  it('should throw when n > 10', function () {
    (function () {
      main.fibonacci(11);
    }).should.throw('n should <= 10');
  });

  it('should throw when n < 0', function () {
    (function () {
      main.fibonacci(-1);
    }).should.throw('n should >= 0');
  });

  it('should throw when n isnt Number', function () {
    (function () {
      main.fibonacci('呵呵');
    }).should.throw('n should be a Number');
  });
});

還是比較清晰的吧?

我們這時候跑一下 $ mocha,會發(fā)現(xiàn)后三個 case 都沒過。

于是我們更新 fibonacci 的實(shí)現(xiàn):

var fibonacci = function (n) {
  if (typeof n !== 'number') {
    throw new Error('n should be a Number');
  }
  if (n < 0) {
    throw new Error('n should >= 0')
  }
  if (n > 10) {
    throw new Error('n should <= 10');
  }
  if (n === 0) {
    return 0;
  }
  if (n === 1) {
    return 1;
  }

  return fibonacci(n-1) + fibonacci(n-2);
};

再跑一次 $ mocha,就過了。這就是傳說中的測試驅(qū)動開發(fā):先把要達(dá)到的目的都描述清楚,然后讓現(xiàn)有的程序跑不過 case,再修補(bǔ)程序,讓 case 通過。

安裝一個 istanbul : $ npm i istanbul -g

執(zhí)行 $ istanbul cover _mocha

這會比直接使用 mocha 多一行覆蓋率的輸出,

以上內(nèi)容是否對您有幫助:
在線筆記
App下載
App下載

掃描二維碼

下載編程獅App

公眾號
微信公眾號

編程獅公眾號